掃描中國家具行業(yè),我們發(fā)現(xiàn)達芬奇家居并假“洋”品牌的孤島,它只是當下混亂不堪的中國家具行業(yè)的冰山一角。天價家具的背后,有著眾多的中國本土制造的“洋”品牌,那些令人看不懂卻又很顯時髦的洋名,只不過是國產家具披了層“洋皮”而已。
滿眼皆是“洋”品牌
隨便走一家大型的家具賣場,映入眼簾的大部分家具店的品牌名都是用字母組合,有的是漢語拼音的全拼,有的則是由拼音的首字母組成的縮寫,要不是旁邊緊跟著的幾個中文,壓根就看不懂。除了洋名,各商家的宣傳語或者貼出的海報也都盡顯尊貴身份。“感受意大利原創(chuàng)設計”“貴族生活、源自歐洲”“英式休閑經(jīng)典”。這些洋名稱品牌的家具半數(shù)以上都聲稱有歐美血統(tǒng),意大利、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
本土品牌家具披上一層“洋”皮,很容易讓人誤解為進口家具,加上其高昂的價格,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過分在意了銷售人員的“片面之詞”。消費者在展廳中看到的都是已經(jīng)拆除包裝,安裝好的家具,包裝和包裝上的標識標簽,只有在購買后收貨時才能看見,這也無形中增加了購買的風險。
其實,家具行業(yè)真假洋品牌亂象由來已久:虛假標注、虛假宣傳、鍍金洋品牌、經(jīng)銷混亂、授權代工貼標等現(xiàn)象也在家具行業(yè)早已經(jīng)泛濫。筆者聽到一位經(jīng)銷商說,國內打著進口旗號的“出口轉內銷”產品可以說占到目前進口家具的95%以上,大都是在廣東一帶由代工廠生產。比如,同樣一套組合沙發(fā),標注本土品牌,價格在8千元左右;如果標注中外合資產的,價格在2萬元左右;如果標注美國產的,價格則上升為7-8萬元,如果是意大利產的則更貴。
這些所謂的“洋”品牌家具,號稱是“進口”的實木家具、純木家具、純實木家具,很多則是以大芯板等為主要原料的貼皮家具??墒?,今年年初浙江相關部門市場抽檢發(fā)現(xiàn),標稱“實木家具”的家具檢測合格率為零。眾多廠商之所以敢冒天下之不韙,損害著消費者利益,主要是因為打著實木的招牌賣貼皮家具,利潤就翻了幾番,有的利潤可以高達百分之幾百,而真正的全實木家具利潤并不高,僅有15%至30%。
為何皆是“洋”品牌
真要究其根源,在紅星美凱龍、歐亞達、金海馬等家居賣場,真正來自國外的家具品牌并不很多,大多數(shù)家具品牌都源自國產,但這些家具品牌卻大多起著“洋”名字,稱原材料來自國外的木材,采用國外的先進設計,乍一看以為是進口品牌,但其制造廠址在中國。
那為何都起了一個“洋”名字,都稱“洋”品牌呢?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為了提升品牌品質和身價,為了達到提高銷售量的目的。
如今大部分消費者對洋品牌家具盲目迷信:第一,真正的洋品牌家具確實在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等方面比中國本土品牌做得出色,特別是一些國家的工業(yè)水平確實處在國際領先水平,對消費者很有誘惑力。
第二,中國本土品牌由于欠缺品牌營銷策略,除了天天打價格戰(zhàn),而不在產品和服務層面下足力氣,使得消費者認為本土品牌在檔次上遠遠及洋品牌好。第三,中國消費者向來具有崇洋媚外心理,認為擁有“洋”品牌就是高品質生活的象征。事實上,消費者并不知道,許多“洋”品牌并非真的“洋”,而只是在表面上“洋”:一方面是通過貼牌生產盡量壓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塑造國際品牌形象抬高身價迎合消費者,最終獲得巨額利潤。
在中國香港或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注冊一個家居公司,只需要幾千元,無論是外資還是合資企業(yè)形式,都有資格在國外購買生產材料,進口的比例則可以任意選擇,而對外則可表示是純進口家具。很多“高檔”的“洋”家具品牌,走的就是這個路線。
另外,一些所謂的“洋”品牌家具,還喜歡給國產木材起個洋名,混淆材料名稱。如把國產的花梨木說成是非洲花梨木,讓消費者覺得用料挺高級(說句實話,真正識貨的消費者沒有幾個),其實兩種材料完全不同。有些人通過手敲、鼻聞等方式去辨別,對那些做工粗糙的有用,對做工精細的根本很難辨別。而且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更是使用刨花板或密度板,看得見的主體框架、門和抽屜則采用實木。
而且,在家具行業(yè),很多商家認為一定要把產品賣得很貴才算正常,其實這是家具行業(yè)缺乏競爭秩序的表現(xiàn)。比如,目前國內家具行業(yè)對于售后維修的期限和范疇都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各品牌售后服務參差不齊,近幾年來家具行業(yè)在投訴排行榜上“光榮上榜”。這也是驅使消費者信賴“洋”品牌的因素之一。